《青春》2月刊 | 东南大学 张娟:真正的生活在于相遇——《青春》2月刊诗歌综述

作者:张娟    2023-03-06 11:24:53   14赞   访问量:40125

07ca088c58e694a020654c21ae914fb6.jpg

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真正的生活在于相遇

——《青春》2023年2月刊诗歌综述

张  娟


在本期的《诗人少年时》和大学生诗歌写作中,可以看到青春写作者书写形式的多样和视野的开阔。他们向世界敞开怀抱,并不因年轻或阅历不够而把自己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里,而是往往以小见大,从一些具体的事物和细节入手,努力去书写生活,理解这个时代。正如马丁·布伯所说:“真正的生活在于相遇。”和传统相遇,自己的亲人相遇,和爱情相遇,和孤独相遇,和病痛相遇,从自己的感觉经验出发,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诗歌的讲述中,他们的亲人、沉默的座椅、手工艺人,不再寂然无名,被召唤出新的意义。


一、与时代逆向而行


韩东主持的《诗人少年时》这一期推出的是蓝蓝的诗,蓝蓝14岁开始发表诗作,这里选的是她25岁之前的作品,韩东说:“其清新和成熟显而易见,不免交相辉映,的确让人惊叹。”蓝蓝出生于山东,成长于乡村的自然大地,故乡的星辰山川,四季的野草和鲜花,造就了蓝蓝敏感、脆弱和忧伤的性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诗人韩东、于坚等已经开始解构性的诗歌实验,女性主义诗歌也风起云涌,但蓝蓝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感知和质朴,在时代的边缘从容书写。


本期选的作品,大部分写在蓝蓝的青少年时期,从乡村来到城市求学,大学毕业之后,她留在城市工作。虽然蓝蓝来到了城市,但是乡村生活经验是她创作的重要主题。故乡的炊烟、麦田和河流,依然流淌在她的梦里。《在我的村庄》“在我的村庄,日子过得很快\一群鸟刚飞走\另一群又飞来\风告诉头巾:夏天就要来了。”乡村的孩子,季节的到来不是由日历定义的,而是由风的温度、湿度和方向暗示的。蓝蓝书写乡村的夜晚,秋天草丛里的萤火虫,被砍下头颅的野葵花,夏天的梧桐叶,昏暗里蔷薇的香气,借助田野和生活给予的一切,呈现出质朴、自由、自然的诗歌美学。


在另一些诗句里,蓝蓝书写青春期悸动的情感,对于一个外表平静,内心充满风暴的诗人而言,那些泪花、言语、诉说都是一场场日常生活的淬炼。“那一夜有你全部的往事\ 我伏在钟声里泣不成声\ 亲爱的!你怎会知道你对另一个人的\ 思恋\ 使我感动也使我\ 蒙羞”(《往事》)“我说不出那些话语\比泪水 更温柔的话语”“这期待不曾向任何人诉说。\谁是我?谁借我之口\深深地缄默?你是永远不来到我记忆中的\你是没有的”《写给无名的》,忧伤的、缠绵悱恻的、欲说还休的心事,让人想到何其芳、戴望舒的诗句:“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大自然、乡村、生命和爱,是蓝蓝这一时期固守的抒情世界。蓝蓝曾经说过:“从人的身上寻找人道的东西,从自然万物中寻找人的影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蓝蓝的自然写作逐渐转向了城市社会写作,但是对自然的爱与感恩一直是她生命的底色。


二、传统与“过去的现在性”


赵步阳主持的《合唱团》,这一期是浙江师范大学金牧场文学社和重庆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作家班的诗歌联展,另外还有一个《我们的诗》栏目。《青春》一直致力于发掘大学生诗歌力量,推动大学生诗歌写作。新诗写作离不开传统的转化,就像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讲到:“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李商隐的诗兼具象征性语言、超现实意象与意识流技巧,和西方的象征主义类似,也更容易唤起现代人的共鸣。当代大学生是如何阅读古典诗歌,如何在与古典诗人的对话中获取自己的精神资源的,这一期有几位诗人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胡了了的系列诗歌以古代诗人为书写对象。《黄庭坚》不是简单书写诗人黄庭坚,而是黄庭坚的文字对我的改造,是彼此的一种交流。“一种异常的语言说服了我\洁净无暇的泉源在墨池中”。《杜司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李商隐对杜牧倾慕与惜才,写自己的少年意气,“明明没尝过酒的滋味,却轻易做出醉态。清醒是极端的大醉。最爱花人不折枝。”文字和情感可以轻而易举跨越时代“一代人到底沉浸于什么\满足于什么?”黄庭坚或者杜司勋都是世界的倒影,他们联系着诗人的现世经验,一个个感觉的瞬间,在诗歌中热烈述说着隔着漫长的时空,精神相遇的意义。艾略特在1917年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讲到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传统是具有广泛得多的意义的东西。它不是继承的得到的。”胡了了对古典诗人的书写已经跳脱了传统,不仅是“过去的过去性”,更是“过去的现存性”。


胡了了的系列诗歌以古代诗人为书写对象。《黄庭坚》不是简单书写诗人黄庭坚,而是黄庭坚的文字对我的改造,是彼此的一种交流。“一种异常的语言说服了我\洁净无暇的泉源在墨池中”。《杜司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李商隐对杜牧倾慕与惜才,写自己的少年意气,“明明没尝过酒的滋味,却轻易做出醉态。清醒是极端的大醉。最爱花人不折枝。”文字和情感可以轻而易举跨越时代“一代人到底沉浸于什么\满足于什么?”黄庭坚或者杜司勋都是世界的倒影,他们联系着诗人的现世经验,一个个感觉的瞬间,在诗歌中热烈述说着隔着漫长的时空,精神相遇的意义。艾略特在1917年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讲到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传统是具有广泛得多的意义的东西。它不是继承的得到的。”胡了了对古典诗人的书写已经跳脱了传统,不仅是“过去的过去性”,更是“过去的现存性”。


胡既明《浮萍》以《百年孤独》式的倒叙开头,“很多年过去,积满诗歌的水池被到掉/我们苍老”,我们在当下的青春,蓝色鸢尾的花瓶、茶水、秋天的窗帘,“如百年前/一朵浮萍隔江择取另一朵”。一首诗跨越了过去、现在与将来,建构起一个折叠的时空画廊。《院落春深》中“许多钟情的日子都钝绿如草甸/我们对坐,如古代大理石般的僧侣/虚掷云雾,避过江南青楼的烟雨”这是古典式的带着文化记忆和符号的爱情想象,很多诗人回到传统的方式,可能就是这样:“我把你/从古典的意象劫持而来”,对古典诗歌美学重新审视,传统激活了诗人的文化记忆,而诗人在现代语境中将传统还魂、改造与戏仿,又创造出全新的美。


三、真正的生活在于相遇


也许对于青年写作者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技巧,而是通过诗行记录那些发光的神性的生命的瞬间。特别是对于青年写作者来说,细致观察生活,诚实地记录下来,是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最扎实的起点。“真正的生活在于相遇”,发现日常生活被遮蔽的部分,让它成为通往生命意义的一道光。


江樾《菜籽花蛇在水泥路上游不快》体现出青年诗人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用弯曲而肥大的菜籽花蛇形容爷爷,爷爷年轻时代把时间和苦难同比例混合,后半生则像一场放纵的表演,幽默、亲情和爱都混杂在文字中。《沉默座椅》则写出了“沉默座椅和一双爱人中间”无声的爱的变迁,少年的甜蜜,中年的危机,晚年的疲惫,正如“夜里有月光妄图盛满我\路过的妇人说那是一场空。”李婷婷的《亲爱的奶奶》中的奶奶是泼辣的“白天,巴掌大的蜘蛛被奶奶拍死在人字拖下”,奶奶是世俗的“最眨巴眨巴像脱臼的玉米籽带着重庆味的咒骂”,奶奶是历经苦难的“五六十年代野菜长在奶奶的嘴里”,对奶奶的爱就深蕴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之中。陈海文的《小镇》和《孤独》也颇富生活质感,并在温热的生活中有一种对亲人的凝视与疏离。“你我变形。我们幼时无法识别/爸妈的孤独,此刻/无法识别对方的孤独。”张温克的《麦子》借用麦子写出了对爷爷的思念“爷爷的修辞中/我是他唯一的诗句”,我和爷爷的幻想越平静美好,一个人孤独的麦田越充满了忧伤和思念。


于景茜的诗充满戏剧性,弥漫着科幻的色彩。善于架构一个戏剧的场景,在诗歌中形成现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无人区玫瑰》在角落里被抛弃的玫瑰隐喻着无法挽回的爱情,但是我还是心存希望,期待“我和她即将踏上去往无人区的路途/去往那个,没有抛弃与被抛弃的无人区”,在现代社会,这无异于科幻写作,但是有何不可呢?“我闻到了这里春天的气息/他们穿透我脸上的骨骼/是玫瑰在远处还告诉我她也存在”。《治疗疼痛》现实中拖着疼痛的我在大街上无人问津,不断游走,我期待可以找到容身之所,但这只是一种想象。破碎的、冷漠的、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与想象中的幻境形成了一种对比,但是这个幻想永远无法抵达。


青年诗人写作,常聚焦于对日常生活的凝望和冥想,追问生活与存在的意义,为时代留影。杨云天的《兔女士物语》用诗歌的方式,絮叨生活的日常。初夏时纷飞柳絮导致的打喷嚏,暴雨来临前的心情,人潮中的依偎,两个人相处的琐碎日常都被书写的细腻动人。杨玉烨《我们都厌恶平静却充满事故的生活》精确描绘出现代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我们都厌恶平静却充满事故的生活/却在夹缝中与之无限贴合”肖佳乐《瘦山令》中有少年的冷峻和清醒“而往往,蕴藏着平静的人/总能用他的另一条腿,在深渊的中心矩形列阵/先减去自身的,再减去外来的/轮到我时,已到傍晚/而我的离去,让一座山再次收紧了腰身。”《传奇岁月》有着少年的纯粹与勇敢。“这是宿命里最好的安排/有无数的事和无穷的路,要去淋这世间的真相”《雪花消失在黑暗深处》有少年的抑郁与沉思。“在夜里静坐,与何人对峙”“在月夜,孤身才有一种水浸的真实感。”刘臻鹏《寺中塔》写现代游客离塔尖越近,离舍利越远的真相,《外衣》也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外衣是现代人的躯壳,“唯一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是把自己跳进去”, 《晚宴》中和重逢的旧友赴宴,“凝视而缄默的千言万语”。



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就来自于生机勃勃的自然主义,自然依然是青年诗人们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吴璐瑶《纹理》让人想到艾略特用猫隐喻黄昏时光影变化的名篇,作者细腻描摹夏夜的光影移动:“一条一条米蓝的墨迹,在黄皱的纸上透出纹理。”梅时雨(刘国厅)善用自然意象,利用虚构和想象建构起一个虚幻而动人的诗歌王国,一生都在飞翔的无脚鸟;被盛夏高温灼伤的帝王花烛;坐在一块石头上,和另一块石头对语;在江边等候一场终会降临的夜幕,连日落也都懂得了因果。李灿标的《森林书》想象奇绝,“低头行走的枯木们,把年轮/映射成片片嫩绿/扎进体内,又把自己/栽进森林”。余四梦《栅栏》“栅栏等候在尽头,愈筑愈高/影子仍徒手翻过,比太阳更长更亮”。自然作为一种存在,与诗人的生活经验发生关系,呈现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诗歌语法。


其实,日常生活本身就充满着奇迹。凝视,并且书写。无论天地万物、日常琐碎,还是古典阅读,每一种经验都是一种相遇,并最终会由世界重返自身。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