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工作室携手《青春》培养新人

2022-04-08 19:02:39   131赞   访问量:3085

微信图片_20220824144627.jpg


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作家毕飞宇转型成为小说“义工”,通过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的形式,不断发掘有潜力的小说创作新人,在文学界产生很大影响。随着毕飞宇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工作室再次提档升级,联手南京本土文学期刊《青春》,合力促进青年写作。日前,落地《青春》后的小说沙龙首次举办线上研讨活动,毕飞宇、何平、庞余亮等诸多专家的精彩发言将以专栏形式亮相《青春》杂志。

 

“毕飞宇”与“青春”联手,获益的是读者

 

2011年,毕飞宇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此后,毕飞宇受聘南京大学成为该校特聘教授,开设与文学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创作,成为会写会教的作家典范;在校园之外,为回馈自己的家乡兴化而成立的毕飞宇工作室,则以改稿会、研讨会的形式,发现并培养有潜力的小说创作新人,提升年轻作者的写作水平,在文学界产生很大影响。

 

2021年底,已是江苏省作协主席的毕飞宇再次被寄予厚望,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如何让中国的文学事业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如何鼓励青年作家多创新、出精品?毕飞宇再次把目光投向他写作的起飞地——南京。

 

在南京众多文学期刊中,《青春》一直有着清晰的标识度。

 

据《青春》杂志主编李樯介绍,自1979年创刊起,该刊一直坚持“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2017年以来,推出众多面向青年的栏目和活动,包括“三刊联赛”“青春文学奖”“青春好书榜”“高校创意写作联展”“大学生诗页”等。

 

其中,“青春文学奖”曾是中国文坛影响力很大的文学奖项,时隔35年后,重启归来的“青春文学奖”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系、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产生广泛影响;作为“青春文学奖”的一种延续,“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结集出版,既讲好中国故事、弘扬青春力量,又展示了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的青春活力。

 

在毕飞宇看来,《青春》近些年扶持青年文学创作的工作出色,反响较大,而其工作室小说沙龙的主旨,主要为培养80后、90后作者,“这与《青春》定位更契合”。

 

业内人士指出,从一名取得卓绝成绩的作家,到为广大作家服务的文学工作者,毕飞宇集创作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他与有着40余年历史的《青春》合作,将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获益的是读者,是众多年轻的无名作者。

  

立足文学之都,支持青年作者当主角

 

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老牌文学期刊,双向赋能之下,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如何携手《青春》,将青年创作带向深海?

 

旨在为小说繁荣做“义工”的毕飞宇工作室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形式仍以改稿会和研讨会为主。正如毕飞宇所说,大家一般在作品出来后进行赞美,其工作室则是在作品出来之前进行讨论,此举将有助作品变得更好,对青年写作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据李樯介绍,之前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一年举办三到四期,为了让更多年轻的无名写作者得到专业指点、中肯评价,写出更优质的作品,《青春》将把此栏目常态化,即除了工作室固定三四场小说盲评活动之外,《青春》将组织专门人手,协助毕飞宇工作室完成更多盲评活动。

 

盲评形式除了原来的现场讨论模式,也将结合疫情防控和互联网便利条件等情况,创新性地开展线上会议,以最大程度提高工作室的效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栏目重点面向高校写作者,据了解,本期小说沙龙,即由毕飞宇工作室、《青春》杂志社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

 

李樯表示,对受到盲评的写作者而言,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无形当中会获得对写作认知的提高;就具体转化形式而言,除了杂志栏目刊发,还将计划结集出版和进行线上分享,最大化扩大作者和作品的影响面。“支持青年作者挑大梁、当主角,这正是《青春》办刊以来从未改变的初心。《青春》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世界文学之都文学原创精品的发表、出版工作,为南京积累更多、更广、更深厚的文脉作出应有的努力。”

 

业内大咖加持,让写作从青涩中崛起

 

当天线上研讨的作品是短篇小说《热气球飞向天空》,除了毕飞宇和毕飞宇工作室发起人庞余亮,更聚集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朱怡淼、李玮以及青年作家朱婧、大头马等的参与。各位专家从叙事逻辑、意象指涉、小说语言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和点评。

 

庞余亮认为,作品有残雪的影子,读完它像跟着做了一场梦。在何平看来,这是一篇有着预设观念推动的成长小说,可以算作先锋文学,而先锋文学一般发生在写作者的“学徒期”;作为学徒期的写作,这篇小说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完成度;小说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没有功利性,很自由自在,有作者自己的特质。朱怡淼大赞小说人物的设定和对热气球这样一个意象的探索,称小说在一些具体场景的细节描写“可圈可点”。

 

在讨论中,不少批评堪称尖锐。在庞余亮看来,该作品时空的建立并不好,视角混乱,有修改的空间。何平直指作品的语言精确度还不够,比如对泥土的描述,有“潮湿的泥土”“成堆的泥土”“泥泞的土壤”“抛起的泥粒”,都出现在同一段里面,“这些泥土的质地感受是不同的,这反映一个作家的感受及不及物的问题”。

 

在点评中,专家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作者身份,这个信息是被隐掉的,即所谓的“盲评”,直到活动最后,作者身份才得以揭晓。《热气球飞向天空》的作者名叫邹江睿,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2019级的本科生。

 

据《青春》杂志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南京市第三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青蓝人才,邹江睿在高中期间就开始写作,小说散见于《青春》《延河》《中国校园文学·青年号》《短篇小说·原创版》等期刊与网络平台,其中,短篇小说《吃土豆的人》曾获2020年度《延河》杂志社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头奖、第五届全国打工文学大赛小说组金奖。中篇小说《杀死那只乖猫》获第八届野草文学奖小说奖。

 

据邹江睿透露,这是自己的第二篇小说,第一篇是现实题材的,写的是打工故事,第二篇则尝试进行了一次“冒险”。

 

尽管这种“冒险”备受专家批驳,但在李樯看来,年轻写作者就是要有冒险精神,尝试各种玩法。南京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项晓宁在接受采访时说,回过头去看,很多今天在文坛非常活跃的知名作家,其作品当年也非常青涩,但它们很真实,显露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张范姝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