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0月刊 | 大连理工大学 陈寒冰:渔经

作者:陈寒冰    2023-11-21 15:29:51   0赞   访问量:1702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蟳埔村,去北方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读书。

学校放了寒假。我把疲惫与焦虑装进行李,背回了老家。

终于归乡。浩浩夕光下,海风刮过滔滔海面的千帆万樯。云霞下,闪动着绰约的身姿,溶入归航的帆影中。当缠绵悱恻的南音柔婉地在古老的港湾响起。急切的呼喊、嘈杂的脚步踏着涨潮的涛声,渐行渐近。仰头远眺,是泉州湾畔的蟳埔女,迎接远海归来的船只……

“初一十五天亮涨,初三十八大水潮,初五二十天亮流西半,初八二十三讨海不使挂篮……”一回家,就听见阿妈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又哼起那首蟳埔人耳熟能详的《渔经》曲,从喉咙里翻出的调子飘散着稻麦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她着一袭青蓝色的衣衫,宽筒裤,耳垂上戴着“丁坠勾”环,左右微摇;纤细的身板挑着竹筐鱼篓,坐剥着牡蛎,拣拾着蚵壳。
像是有感应似的,阿妈抬起头,与我的眼神撞了满怀。她边道“女儿归厝啦”,边绽开了极灿烂的笑,如她头上戴着的簪花一般明媚。阿妈那曾经满头的青丝如今添了不少细碎的银色,被轻巧地梳在脑后,绾成一颗圆髻。一支月白色的骨簪,横插其间。一枚枚雪白茉莉花,鹅黄的玉兰花,银色的素馨花和初露乍开的含笑花被丝线穿缀起一串小花环,层层环戴在圆髻的外围,温柔缱绻地依偎在阿妈的脑后。圆髻四周又插上了显眼的粉色月季、莹莹绢花。方寸之间,一围花团锦簇。这是蟳埔女最具特色的头饰——簪花围,早年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这上下纷飞的簪花围,随着母亲的脚步,飘动在渔村、海边、集市、乡村、城镇。

母亲从我小学起便开始做起了蛋糕店生意,把家里的一楼修成了店面。这样,一年就可以省去几万元的租金。上高中前,蛋糕店的营生还算可以。阿妈最擅长做的就是颜色浓艳、看起来喜庆吉利的老式裱花奶油蛋糕,如今在城里倒成了复古的潮流。那时候,母亲还跟着城里人的热点,拓展了奶茶的业务,吸引了许多村里的小孩。一方小小的、飘着奶油香的蛋糕店,成了这个老渔村最温馨的地方。一杯大杯的珍珠奶茶,五块钱。不过,村里的孩子们也没有多少零花钱。他们从珍爱的、已经掉色脱线的小钱包里抠出几张皱巴巴的一块钱纸币,问我阿妈能不能花两三块钱,喝上馋了很久的珍珠奶茶。阿妈总是柔柔地笑着,给他们做了满满一杯。配着一毛钱一小包的辣条,饮了半杯,孩子们往里倒上山泉水,又是满满一杯。如此循环往复,咖色的奶茶冲淡成了淡白色。

生意清淡时,阿妈喜欢和阿爸一起沏一壶安溪铁观音,微风不燥,浅酌慢品,静静享受偷来的闲适。

但如此这般,奶茶生意也做不下去了。2013年,阿妈把目光落在了日益兴起的外卖平台上,还仿照着城里网红蛋糕店的样式做了改良,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闲来无事的间隙,母亲就会参加村里组织的蟳埔南音队,和其他蟳埔女一起给村里和附近几个村表演。或像现在这样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剥牡蛎、拣蚵壳。蟳埔的老房子,都是用蚵壳拌海泥堆成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蚵壳厝”。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这些蚵壳并没有经过加工打磨,一个个如鱼鳞般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将大而中空的灯壳垒砌在墙面,呈出一种原始古朴的自然美。这样的墙最能抵御海风、浓雾。闽南海风里腐蚀性的盐分也奈何它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还将它们洗刷得格外明丽,如蟳埔人一般,质朴而韧道,任它千磨万击还坚劲。


(精彩继续)


本文首发于《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2023年10月刊


订阅链接:

https://item.jd.com/10087114086440.html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