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2月刊 | 上海大学 施岳宏:真情与自然——浅谈傅菲散文集《灵兽之语》

作者:施岳宏    2023-12-15 16:15:57   0赞   访问量:3942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散文在反复的体式破立、审美重构以及层层涌现的写作思潮中不断推进自身。除去写作者在不同时代下对该文体的自觉改造与刷新,外国文学新潮的输入及外部学科知识的介入、碰撞也是使中国散文持续更新发展的常态因素。从《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等外国生态主义文学引入国内后,中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诞生出聚焦自然生态的文学热潮,环保意识、生态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化生态观念尤其为极具包容力的散文注入了新鲜的书写思路与审美取向。时至今日,我们已拥有一批以苇岸、胡东林、徐刚、傅菲等散文家为代表的“自然的圣徒”。如吴周文所总结,他们主要分为试图用文学话语直接干预环境危机的批判者,和书写在场性体验以间接寄寓环保意识的自然描摹者。表面分野,实则“是怀着忧患意识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历史进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与对抗中人性和社会道德、伦理的嬗变,所表现的是社会心理的焦虑和疼痛”(吴周文:《论“生态主义散文”的兴起、使命与理论建构》,《东吴学术》2022年第2期)。

“载道言志”与“传情达意”向来是散文文体的核心功能与表达使命,即便散文大类被渐次切分出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与各种新媒体文类而变得愈发难以描述,我以为,当代散文依然怀揣着最根本的初衷,即在最广泛的场域内书写人类的生活经验,进而探索与辨析写作主体与自我、他者、世界间的情感联系、情感动向和情感细节。以此观照生态散文,诸如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等伦理观念背后的忧患意识,不仅促使散文写作者将思考视野延展至更宏阔的道德立场,更推动写作者将笔触纵深至人类与自然物件、动物生灵密切互动的情感抒写维度,使散文文体在处理人与动物、大自然等对象的情感联结时获得更丰富鲜活的表达肌质,散文的情感书写内涵得以拓展。在这条写作之路上,傅菲无疑是近年间备受关注的生态散文作家,其新作《灵兽之语》汇集了9篇人与动物相处、相惜、相爱的散文故事,视野温煦,有别于许多持生态批判眼光的“金刚怒目”,在深入生活现场的文字内生动建构人类与动物、自然的复杂情感联结。在他的书写中,我们能清晰地观察到一种将动物叙事与散文文体有机结合,进而铸造动物意象、建构人与动物情感气氛,最终呼应散文写作“见自我”“见自然”之文体内涵的书写逻辑。


(精彩继续)



本文首发于《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2023年12月刊


订阅链接:

https://item.jd.com/10093005003381.html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