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5月刊 | 南京师范大学 周亦桐:扁豆长在树上

作者:周亦桐    2023-05-11 10:56:45   0赞   访问量:1886

小城是这样的。在这里,城市和乡村只是相对的概念,很难给城市和乡村画一条具体的物理的界限,但我们总是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个地方再向南一公里就是乡下了。

这座小城有一条运河经过,它象征着辉煌的历史——繁盛的商业、漕运、盐业、沙土等。运河在城里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再向南一公里——这绝对是乡下了,这个地方叫后阳,是我出生并度过童年的地方。

后阳也有河,叫“大河”——它是运河的支流,小到不会被记录在地图上。村庄旁有砖瓦厂和各类小型轻纺作坊,化工厂因投诉逐渐搬离。本地人渐渐向城里搬去,外来务工者租下他们空置的房子,所以一户一户地走过去,会时不时闻到刺鼻的辣椒气味,听到属于安徽或是更远地方的口音。

小时候,我家隔壁住过一户河北人,他们来投奔亲戚,在砖瓦厂打工,生下女儿,就这样我有了最初的玩伴。他们家后来搬走了,在我的不懈追问和号啕大哭下,家里人告诉我:“他们回河北去了。”某天奶奶带我去后阳菜场买菜,路过一户门牌上写着“沿河北路”的人家时,我执意要奶奶停下三轮车放我去敲门,我跟奶奶说等她买完菜再来接我,我要找那家三个姐妹玩。奶奶没有睬我,她告诉我河北在更远的地方。

总之,我们住在离某个点向南一公里的地方,这个某个点是很难说的,但是再往南一公里的后阳确确实实是这座小城的乡下。

一公里怎么算呢?小学时,数学老师试图帮助我们建立“一公里”的概念,但是我没有听懂。老师说从小学到哪个小区有一公里,可是我不在城里出生,我不知道除自己家外任何小区的名字。她还曾说她家的小孩告诉她,扁豆长在树上。

扁豆长在树上,对于我们乡下人来说,是一种冒犯的笑话。我们的常识让我们觉得很荒唐,而它违背的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常识。说出这种话的人不会有这类常识,他们也被允许享受这种常识的缺乏。

我从小学开始到城里读书,最开始常常感到寂寞,因为村上的朋友们留在乡下上学了。小学在那条运河边上,河对面也叫沿河北路,我某次路过时又见到了那个“沿河北路”的门牌——我在河北向南一公里的地方读书。课间或午休时,我总想跑去河对面,敲开那家的门,里面走出我的玩伴们。但我已经知道,河北是更远的地方了。

 

我常常做一个梦,梦见我和妈妈站在后阳的路口,那辆进城的公交车迟迟不来。

我在梦里很着急,公交车怎么还不来,公交车是不是不会来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着急的,有很多方式可以进城。但是公交车迟迟不来让我耿耿于怀,我知道后阳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是这座小城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忘记它,为什么不让这里的人进入它?

很奇怪,梦里是妈妈和我一起等公交车。她不是后阳人,她出生在离城更远的地方。她和爸爸在城里用公积金贷款买了经济适用房,正式搬家的那天,她来奶奶家接我,我们搭公交车去汽车北站,再从北站搭另一班公交车去小区。如果妈妈就在我身边,我怎么还是感到害怕呢?我应该放心的,她会把我带进城。

可是她好像也很怕,她也怕那辆公交车迟迟不来。

她初中毕业没有上高中而是去了中师,因为免除学费,毕业了就工作,还可以解决户口,她就可以真正地进城了。她18岁毕业出来工作,回到家旁边的小学教书,虽然她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但是她已经不属于那个地方了。

另一个人与她有相似的轨迹,但是他没那么害怕被留在后阳。他是家里的小儿子,而她是家里的长女。他可以安心地住在乡下,因为他的姐姐已经结了婚,离开了父母。但她不是,母亲去世得很早,父亲再婚生子,她有一个名义上的妹妹和一个差了12岁的异母弟弟。学生时代,她寄宿在城里的亲戚家读书,工作后还是每周会搭公交车去城里找同学玩。

有一天,妈妈的朋友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了,两对母女一起出游。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城里有什么娱乐所在,四个人决定搭公交车去逛公园。

妈妈和朋友一起上了中师,只是她的朋友去了C城,在那里结婚生子,甚至不再做教师了。她女儿比我要小一点,不大开口讲话,一路上只是大人在聊天。我们在站台等公交车,我妈妈让那个阿姨看着我们,她过马路去买面包。两个小孩不讲话,那个阿姨只能找我说话,她和我之间除了我妈妈外没有任何联系。她看着我妈妈买完面包在对面等着过马路,就问我:“如果你妈妈死了呢?”

我知道妈妈是会死的,但是没有人这么问过我,我吓坏了,开始大哭。她很尴尬,我母亲走过来不明所以。那个站台靠着城里的那条运河,如果我妈妈死了,那我就跳进河里,我那时候想。河水会把我带到后阳的,到那条大河里。我不要坐公交车去,公交车来得太晚了,太晚了。

如果一个城里有一条河,那河水会知道这座城的故事。

老一辈的人常常会说过去的河水多么清,夏天人在河里游泳,后来走了船就不好了。不过,这种怀念里多少带着点骄傲,船给城里人带来了财富。

城的故事往往终结在三里桥。三里桥是运河出城的地方,那里是本地的火葬场。


(精彩继续)


*本文首发于《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20235月刊

 

订阅链接:

https://item.jd.com/10074662648432.html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