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文卓 2023-07-13 15:45:48 2赞 访问量:33558
作者简介
袁文卓,湖北荆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小说研究。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全文转载,独著有《九十年代小说中的社会启蒙研究》、合著《南京百年文学史》,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跨媒介视域下新世纪文学批评研究”,曾获第十一届江苏文学评论奖、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合著)等。
青春的雨露,世纪的新声——《青春》2023年6月刊小说管窥
袁文卓
《青春》杂志6月刊上刊载了几篇青年作家的小说新作,这几部作品整体上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作者群体的年轻化,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作家;其次是他们在创作中均运用了多种小说技法,体现了新锐作家群体的才华与锋芒。
徐濬思的《蓝莲花》是一篇令人欣喜的小说。作品从开头到结尾可谓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中的自然书写与人物形象塑造,让人仿佛读到了阎连科笔下“耙耧山脉”系列作品中的寓言故事。作者将叙事主人公“我”置于一个看似封闭但却开放的环境之中,通过写“我”一次听奶奶说爷爷来自莲花山,而要不断找寻莲花山的故事。这种写法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兴起的“寻根”思潮。小说中梦境与现实的穿插十分自然,特别是故事的结尾通过邻居哥哥的视角和口吻点到莲花山上的“蓝莲花”,很自然地照应了题目与全篇围绕着书写的寻根“莲花山”,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整体构思以及全篇意识。
王雨珂的《家宴》有点“新写实”的味道,小说主要讲述了第一人称主人公“我”,在经历了父母离婚,并且各自重组家庭之后的人生百态。作者试图在日常生活叙事中,还原现实生活的本真。在小说中频繁闪现的一个意象是灯光,而通过灯光的灰暗或是明亮的描写,也正好折射出小说中主、次人物的内心活动。“我突然觉得这几只灯泡确实该换了,光线太暗,把所有人照得心怀鬼胎,面目不清。”不仅如此,小说关于人性细节的描写也是出彩之处,作者也将其置于灯光之下。譬如“我也是第一次这样看见年年的脸,比起雨夜和即将报废的灯泡,充足的光线将她的脸照得清晰又美丽,也很陌生,婚纱蓬松洁白,手上的鲜花与皮肤都是香槟的颜色”等描写,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的同时,也正好与《家宴》的主题再次呼应。然而瑕不掩瑜,文本中对叙述人物主题内心活动的描写,还有待进一步深挖。
王若禹的《龙套》,通过写“我”即小说主人公张思凡,因受到母亲梁凡的影响而走上了戏曲道路,成为了母亲所在县剧团里一名龙套演员的故事。作品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开篇的“我”在剧院跑龙套,很快便引出了“我”的母亲梁凡与父亲张锦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回忆重组,详细讲述了母亲梁凡与父亲张锦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分手的全程,其间穿插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其主题意义不仅向世人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实际上也涉及了探讨当代社会,特别是类似京剧或者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承继问题的主题。这也不由自主地让人联想到莫言近几年的小说戏曲改编如《红高粱》到《高粱酒》,毕飞宇的《青衣》以及陈彦的《主角》等类似作品,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夏小芹的《翡翠玉镯》,聚焦于现实生活中较少受到关注的殡葬群体,描写了一位入殓师小敢自我救赎的故事。小说开篇即直面死亡现场,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神经。特别是作者直截了当地叙述了入殓师小敢由接到电话,到前往逝者家中帮忙入殓的描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整部故事奠定了一个叙述基调。紧接着,作品写到了小敢自然地将逝者戒指据为己有的行为,这为后文中相亲邻里怀疑小敢依靠殡葬入殓获取不义之财埋下伏笔。尽管小敢凭借工作之便偷走了诸多逝者的遗物,然而志强母亲赠与他的那颗翡翠玉镯,却切切实实是他的正当获取。翡翠玉镯于是成为推动故事前进发展的重要线索。戏剧性的是,并没有人能够证明小敢获得那颗翡翠玉镯的合法性,除了文中多次提到的那只志强母亲养的黑猫。小说中的黑猫往往会在关键节点突然出现,这种写法颇有点类似电影《妖猫传》中那只每每在关键节点出现的黑猫,它好似一个全知全能的旁观者,洞悉一切但却又不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命运。总体而言,这部作品的故事性较强,然而部分细节的描写尚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完善。
卞文豪的这篇《夜庵》语言十分干净纯粹,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之间的转化十分自然。在人物形象塑造与典型环境设置方面,老尼姑的仁慈善心与铁匠的唯利是图形成了强烈对比。小说叙述也随着文本的行进而逐渐展开,文本的悬念也在叙述中不断揭晓。小银杏原本是铁匠的女儿,因天生哑巴而被遗弃在尼姑庵,得幸被老尼姑收养并在庵中长大。在淠河湾,小尼姑认识了遇到了“我”(陈志)、同样是哑巴的“亮亮”等一起长大的朋友。待到小银杏十七岁时,铁匠因贪图孙家的十万彩礼,而去尼姑庵将女儿强行掳回并许配给孙家。直至最后孙家产业衰败外出谋生,留守的小银杏带着女儿再次回到尼姑庵,这一次她才真正完成了受戒。小说中关于小银杏与老尼姑的叙述部分,让人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汪曾祺的《受戒》。尽管文本中有类似小银杏父亲铁匠那般的恶人,然则作品中大多数人都是善良可爱的。作者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颂扬了淠河湾人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总体而言,《青春》杂志6月刊的这五篇小说可谓各有特点,语言的多元化与多种小说叙事技法的灵活运用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这群年轻作家的文学才华,更昭示着青春的雨露与世纪的新声。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跨媒介视域下新世纪文学批评研究”(项目批准号:20ZWC002)中期成果。
南京《青春》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2003166号 地址:南京市太平门街 53 号 联系电话:总编办 025-83354786 编辑部 025-83699429 微信公众号:youthpub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